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的引領,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底色和靈魂。要推動鄉村優先發展,文化繁榮就顯得尤為重要。近年來,蘇灣鎮緊緊圍繞“鄉村振興”戰略目標,以文化振興為引領,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,緊緊圍繞舉旗幟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興文化、展形象的使命任務,打通宣傳群眾、教育群眾、服務群眾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農民群眾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高,農村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活躍,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發展,讓“民歌之鄉”煥發時代風采,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。
(一)用足文化優勢“工具箱”,打造“有風骨”的鄉村。
1.提升文化服務水平。近年來,蘇灣鎮通過實施文化惠民工程,基本上完成鎮、村、戶三級文化網絡的建設,做好綜合文化站和農家書屋免費開放,著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,使轄區群眾充分享受豐富精神文化生活。2022年,蘇灣鎮文廣站共接待群眾3500人次;借閱圖書512冊,舉辦各種講座、培訓49期;文化市場、文物保護巡查4期;體育健身器材安全檢查2次。
2.健全完善文化設施。積極推進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功能建設,我鎮通過資源整合、合理配置,九個村居分別建立文化服務中心,充分發揮公共文化平臺,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群眾性文體活動。2022年以來,成功舉辦蘇灣鎮第三屆社區男子籃球賽,圓滿完成農家書屋“我的書屋 我的夢”專項系列活動,放映農村電影108場,開展各類文體活動38場,文明志愿服務410次,新增健身路徑5處。
3.打造文化特色品牌。蘇灣鎮聚焦群眾所需,結合實際,充分利用黨群服務中心、新時代文明實踐站、農家書屋、道德講堂、職工之家等陣地、隊伍和服務資源,就農區居民關心的醫療健康、種植養殖、疾病預防、心理健康、遇險急救等問題,開展志愿服務活動,不斷為農村居民群眾“送思想、送政策、圓心愿”,常態化開展“司集民歌文藝匯演”、“送戲進萬村”、“農家書屋征文讀書比賽”、“廣場舞大賽”等品牌化活動,不斷滿足豐富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,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持續,培育具有蘇灣鄉村文化特色的活動品牌。
4.發揮文化撬動作用。督促指導全鎮各村(社區)規范、完善村規民約和文明公約,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,常態化開展道德評議會,規范村民行為、倡導良好風尚,進一步提升鄉村文明軟實力,讓文明鄉風、良好家風、淳樸民風不斷煥發新活力,為基層治理注入新力量。
(二)做好教育宣傳“運算符”,創建“有品質”的鄉村。
1.重點建設文化陣地。蘇灣鎮先后建成了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,逐步形成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、村居(社區)新時代文明實踐站、農家書屋等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三級文明實踐網絡,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覆蓋率達100%。組建各類志愿服務隊伍9支,截至目前,全鎮注冊志愿者人數達2920人,先后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1400余場,累計參加人數達2萬人次,掀起鄉村文明建設新高潮。
2.樹立道德模范典型。大力提倡講道德、尊道德、守道德的良好氛圍,廣泛開展“最美家庭”、“美麗庭院”示范戶、市級星級文明戶、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,落實“巢湖好人”“身邊好人”推薦評選工作,充分發揮優秀基層干部、道德模范、身邊好人等新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,以評選樹典型,為推動重塑鄉村文明注入強大正能量。2022年以來,共推選“全國最美家庭”1戶,“巢湖好人”1人,市級文明家庭1戶,市級文明戶30戶。
3.營造文明新風氛圍。利用宣傳櫥窗、LED顯示屏、文化廣場等宣傳陣地,做好各項宣傳氛圍的營造工作,廣泛宣傳“文明健康有你有我”、愛國衛生運動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、關愛未成年人、志愿活動、移風易俗、傳統美德等,2022年以來,新增或更換大型墻面宣傳廣告6面,小型公益展牌64塊,燈桿旗96個;運用新媒體手段,樹立正確輿論導向,發布高質量推文及視頻。積極對接新聞媒體,對全鎮重點工作、亮點活動進行宣傳。2022年以來,外宣報道共400余篇,其中人民網、新華網、央廣網等中央級媒體15篇,市級及以上媒體120余篇,切實營造創建文明村鎮的濃厚氛圍。
4.深化精神文明活動。建好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所(站)為鄉村廣場舞、地方戲曲匯演、群眾體育比賽、農家書屋讀書看報等活動提供服務、場所和人員等充分的支持,并開展各種形式的政策理論宣講等形式,豐富鎮村群眾的精神生活。同時,鎮宣傳、團委、婦聯、司法、文化等部門積極利用“我們的節日”等重大活動的場合,開展典型模范事跡宣講、文藝表演宣傳、慰問表彰,培育典型,用身邊人、身邊事讓群眾看得見、摸得著、學得到,提高農民道德素質,提升農村鄉風文明。
(三)描繪傳承發展“新畫卷”,創建“有靈魂”的鄉村。
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和靈魂,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,要把文化作為提升內涵的靈魂進行精準定位、深入挖掘,讓鄉村更具魅力。
1.做好非遺文化傳承工作。我鎮上世紀中葉,就被國務院命名為“司集文化鄉”,1958年的原司集鄉被國務院表彰為“社會主義文化之鄉”,“司集民歌”和“巢湖民歌”一脈相承,2006年5月20日,“巢湖民歌”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。我鎮蘇灣中心小學在2013年申報并成功批準為安徽省級“巢湖民歌傳承基地”,并于2013年3月在蘇灣鎮舉行隆重的揭牌儀式,2014年7月16日,我鎮“中國文化鄉司集民歌協會”掛牌,2016年3月司集初中被批準為安徽省級巢湖民歌傳習所。多年來,鎮黨委、政府,鎮各職能部門、蘇灣中心小學等,從場地選用、辦公設施、教材選編、傳承老師落實、傳承教學內容等,做了大量工作,真正達到傳承的目的。
2.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要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,改善農村人居環境,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?!苯陙?,蘇灣鎮強化作風建設,通過“扮靚面子、做實里子”,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工作,累計建成美麗鄉村7個;持續推進“廁所革命”,累計改廁8711戶;不斷優化調整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專項規劃和鎮總體規劃;成片造林、森林撫育不斷推進,成功創建安徽省級森林城鎮;大壩村入選安徽省第二批省級鄉村治理示范創建村(社區)。(周筱彤)